今日仅剩免费名额
1
0
9
159****1728获得了免费设计名额
139****9838获得了免费设计名额
187****2238获得了免费设计名额
尽管成都有多家全国连锁、本土资深的知名家装公司,但业内人士统计,仍有50%以上的装修业主还在选择“游击队”。为什么被业内嗤之以鼻的“野装修”一直是大伙儿眼中的“香饽饽”?它们真的又便宜又好吗?难道业主不知道有风险吗?“它赚的就是你不懂行!”一名曾从事该行业的胡工长揭秘,“我们有一个生存法则:低价揽客、换料赚利、增项增利、做完不管……”业主就是这样不知不觉一步步掉进陷阱的。由于家装工程涉及环节多,专业性强,工作又极其琐碎,这给了“游击队”设置陷阱增加了便利。以为赚到了的业主,其实亏大了!
第一环:低价作诱饵
低价是“游击队”的核心武器,“往往可以低于品牌公司30%的价格接单”,因为计算很粗,可以喊一个很低的价格。
【事实上】:边干边添钱,后期一定会做足加法功夫,“走直线的电线非得在屋内转一圈;一个书房可以给你安装8盏激光照明灯;墙面乳胶漆谎报面积多收钱等”。
由于事先没有正规报价单,许多部位未经仔细测算,后期装修时又觉得是必要的,就这样被动地被加价。
第二环:样板间引入局
第二步肯定是去看已做的或正在做的工地,最好的工人、最好的材料做出来的样板间看上去当然很完美。这样的价平质优,“游击队”装修选定了。
【事实上】:他们每个时间段都会设置一个“赔本不怕,只求把局做大”的样板间来吸引客户,甚至给该样板间业主许以回扣,请他们帮忙说好话。这里亏的钱,当然就从你身上赚回来了。
第三环:合同布满陷阱
因为装修项目太多太细,不懂行的业主看到一大篇约定,觉得够细够全了,有价格又有签章,不就是个买卖合同嘛,签了就是了。
【事实上】:装修合同暗藏玄机,殊不知装修合同中要列清楚材料和工艺需要十几页,“游击队”的合同那只叫粗略版,不会标明材料品牌型号和工艺做法,更不会约定增项控制比例,更谈不上违约责任了,写入合同都无效。结果是,后期变更设计方案,增项、增材料,名正言顺地增加装修费。工艺、质量就更别谈了,业主更是无据可依无从把控。
第四环:水电改造糊弄人
“水电改造到底好多钱?”“很难估算啊,都是现场做好了按方实收。”好吧,所有装修都这样算的,也就只能按这个办了。
【事实上】:“水电改造是最大的盈利点,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赚取暴利”。他们会给你说需要全部更换电线,其实只是把插座边接上新线头,里面根本不动。这样一套造价4000元的两居室电路,其实只需500元就可以完成。布管绕线,现场测量做手脚,防水高度不做够……招数实在太多了。
第五环:材料猫腻躲不过
“你看我们给你用的是最好的木工板,还有这个水泥都是最好的。”听上去确实很不错啊,从肉眼还真看不出来木工板、水泥这些辅料的好坏,感觉不错就行。
【事实上】:报价既低,要赚钱低价劣质材料是必需的,且合同中没有注明材料品牌、规格,级别,即使发现劣质材料也没办法。就算你自己买桶好油漆,也可能被换成三无产品,你根本不知道。更有恶劣的工人“收拾”自己买辅料的业主,偷走他们多余的材料,叫你多的都花进去了。
第六环:工艺质量没法控
红枫林业主杨晨还在高兴,“运气好,装修很不错,两万元太划算了”。从表面上看,一个清水房变成一个有板有眼的家,心理上就觉得它太好了。加上竣工时看到的都是面儿,确实没问题啊!
【事实上】:其实不是这回事。举例,正规公司上油漆是“三底两面”一共五层涂刷,“游击队”也就是面上两层,你看得到吗?安装的厨房出水接口配件不做热胀冷缩工艺处理,以后漏水了你才晓得问题!卫生间没做防臭处理,用久了马桶返臭,你才觉得遭了……话说回来,这没有约定工艺的装修,又何谈质量?
第七步:售后服务无从谈起
“有事打我电话,我就在附近住,来一趟方便得很”。业主心想签了合同的事儿应该不会出问题,而且装修都没出质量问题,以后也不会有啥大问题,就算有问题到时再说嘛。
【事实上】:装修是个短期行为,但住家是长期的,装修质量绝对不是从表面就能看出来的。很多业主总在装修过程中纠缠半天,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售后服务。当你发现有质量问题时,“游击队”已经与你彻底没了关系。
“游击队”也乔装打扮
别找没听说过的“公司”
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,近年来“游击队”已逐渐改变策略,乔装打扮后名正言顺接单。专业人士提醒,对于小区楼下那些没听过名字的“公司”一定要小心!
这些乔装的“游击队”有的挂靠在一些有执照、有资质、经营面临困境的家装公司名下,可以使用该公司证照复印件。作为回报,“游击队”每接一份家装工程,向该公司交提成;有的拿来不知哪里得来的过期营业执照挂起,每每有业主提出要求就拿出来应付一下,蒙混过关。
不过,这些伪装后的“游击队”都有一个共同特点,就是没有一个固定的办公室场所。他们经常出现在各个新交房楼盘楼下,租赁一个铺面就开起了“公司”,这个楼盘装修差不多了就消失,又到另外一个新开楼盘去。因此,业内人士提醒,对于小区楼下那些没听过名字的“公司”一定要小心。
消费者如何擦亮眼睛分辨?有30年从业经验的魏师傅建议,遇到这样的情况,一定要求去其公司总部签合同,看看是否有固定场所;签合同时要求使用市建委监制的合同;同时还可上网查其是否注册,通过看注册资金判断其实力。
相关推荐
万元
您的意见或建议就是我们的动力!